首頁
|
收藏本站
|
免費注冊
|
申請VIP會員
|
固定排名
|
廣告服務
PLC
|
電 機
|
變 頻 器
|
人機界面
|
運動伺服
|
控制傳動
|
自動化軟件
DCS
|
傳感器
|
通信網絡
|
現場總線
|
數據采集
|
電氣開關
|
數傳測控
電源
|
嵌入式
|
儀器儀表
|
低壓電器
|
機器視覺
|
工業安全
|
工控機
模具
|
電線電纜
|
電子元件
|
成套設備
|
液壓氣動
|
制 冷
機床
|
電力能源
|
機械設備
|
石油化工
|
礦業冶金
|
水工業
物流
|
軌道交通
|
汽車電子
|
工程機械
|
輸 配 電
|
電 梯
產品
企業
供求
新聞
下載
視頻
招聘
期刊
會展
培訓
庫存
論壇
訪談
維修
熱詞:
嵌入式
傳感器
電源
主板
工控機
PLC
人機界面
變頻器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首頁
>>
文庫首頁
>>
詳細信息
振動檢測技術在日常設備保養中的應用專題
(發布日期:2007-1-6 9:33:39) 來源:
在所有的非破壞性分析檢測訊號(電壓、電流、溫度、壓力等)中,能提供最豐富的訊號的就是振動訊號。
如前一單元所言,一個完整的預知保養系統必須涵蓋所有訊號分析檢測技術,然而,不可諱言的,振動分析檢測技術始終是預知保養系統之根本。何謂振動? 振動是一物體相對于某一個參考點的往復式移動。
以彈簧懸吊一個重量為m的物體為例,當物體被拉下再釋放后,倘若忽略所有摩擦、空氣阻力,則彈簧會以其原來的平衡點為基準,上下來回不停的移動,此種模式的振動亦稱簡諧振動。振動訊號圖 任何振動訊號都是由不同的振幅、頻率及相位三大要素所組成,從事振動分析的前提為:三大要素對機械設備而言,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Ø振幅大小代表設備運轉異常狀況之嚴重性
Ø頻率分布代表設備損壞或振動來源之所在
Ø相位差異代表設備運轉所產生之振動模式
時間波形(Time Waveform) 時間波形是以振幅對時間為坐標的方式來表現振動訊號,時間波形對于初學者分析較為困難,從時間波形中最容易得到的訊息是有無沖擊現象,這是判斷軸承及齒輪等是否損壞很寶貴的訊息。
頻譜(Spectrum) 由于時間波形大都呈現相當復雜的訊號,為使振動訊號變成較易診斷的訊號,一般會將時間波形訊號經過快速傅利葉轉換(FFT),形成頻譜。
頻譜是以振幅對頻率為坐標的方式來表現振動訊號,振動訊號經過FFT轉換之后,從設備上所量測到的各種不同頻率已被區隔開來,而且各個頻率都有不同的振幅值,如此我們已經掌握了振動訊號三大要素中的其中兩項。從這兩項訊息中,即可大略判斷設備的問題根源及其嚴重程度。
振動訊號量測技巧簡述 以下三點都與所搜集的量測訊號息息相關,三者之任何一項未審慎考量運用時,都會使分析結果準確度降低,甚至量測所得資料毫無意義。1.量測工具之選用:
單(雙或多)頻分析儀、傳感器(Sensor)、探頭(探棒或磁性座)、相位讀取計等。加速度傳感器(加速規)性能
.可用頻率范圍較廣
.質輕、尺寸小
.可耐高溫
.可靠性、穩定性佳
.輸出為低位準,高阻抗信號,需接信號放大器
.敏感于安裝方式及安裝扭力等•振動傳感器的靈敏度具有方向性,其中最靈敏的位置在傳感器的中心線上。
•使用磁性座或探棒均必須固定鎖緊。
•不管是否使用磁性座、探棒或直接量測,均必須將傳感器垂直緊緊附著于被測面上量測。
•每個軸承都必須量測其垂直、水平及軸向。
2.量測參數之設定:
頻率范圍、分辨率、取樣、平均化模式、積分方式等。3.量測位置之決定:
是否靠近軸承位置、垂直(水平、軸向)量測是否正確、探頭及連接現是否搖晃等。
一般轉動機械振動分析診斷(頻譜分析) 使用振動分析技術診斷機械問題時,必須盡可能搜集掌握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其中包括:
1.機械設備設計資料:工作轉速、臨界轉速、軸承型號、設備型式、聯軸器型式、葉輪葉片數、齒輪齒數、皮帶輪直徑、皮帶輪中心距、電源頻率、管路設計等。
2.現場感官檢視記錄:基礎、基座、固定螺絲、管路、軸承潤滑、軸承溫度、異音噪音、異常傳動等狀況。
3.損壞維修歷史記錄:各種保養周期、損壞原因、損壞情形、更換零組件、各種校正記錄等。
4.其它檢測分析記錄:溫度趨勢、振動值趨勢、表壓、電壓、電流等。5.各種振動分析訊號:頻譜、時間波形、相位分析、共振分析、模態分析等。所有分析訊號需考量儀器功能、設備特性、振動訊號本身,決定擷取該項訊號之必要性。基礎振動頻譜分析說明 以下將針對最常見機械問題所呈現的頻譜加以說明,作為基礎振動頻譜分析之概念,惟于實際從事設備振動分析診斷時,應充分掌握前述之各種信息,靈活運用振動原理及量測技巧,方能有效掌控設備真正問題及其嚴重性,切忌以套用簡易頻譜分析診斷法則,而給予設備錯誤診斷,切記一個錯誤的診斷除會增加保養成本外,亦會快速導致機械維修人員對振動分析技術喪失信心。從事振動分析診斷者,應本振動分析第一法則: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當發現無法確認的問題時,適時請教振動分析專家,可避免錯誤診斷,亦可提升自己的診斷技術。1.平衡不良狀況診斷
•當轉動件慣性軸心線與轉動軸心線不在同一直線上時,此轉動件即為平衡不良
•造成轉動件不平衡的原因
–轉動件本身形狀不對稱
–加工制造上的公差
–組裝安裝不當
–轉動件于運轉時變形
–轉動件破損磨耗
–轉動件附著異物 平衡不良頻譜特性•振動頻譜主要發生于一倍轉速
•振動方向通常都發生于徑向
•軸向振幅很小,遠小于徑向之1/3
•不論在徑向或軸向, 2倍、3倍、4倍頻之振動,幾乎沒有
2.對心不良狀況診斷
•所謂對心不良是指聯結在一起的兩臺設備的運轉中心線不在同一直線上
•對心不良的征狀–軸承、軸封、聯軸器、轉軸提早損壞。
–軸承位置有高溫甚至大量排出潤滑油等現象。
–基礎樁螺絲有松脫現象。
–聯軸器間隙過大或破損。
–聯軸器有高溫現象且橡塑料聯軸器會有粉末排出。
–馬達運轉電流偏高。
–軸承損壞在軌道上有180度與內外對稱磨損現象。對心不良頻譜特性•振動頻率主要發生于1倍、 2倍或3倍轉速上
•因大部份之不對心乃混合式不對心(角度式+平行式) ,故振動方向同時來自于徑向和軸向3.軸彎曲狀況診斷
•軸中心處的彎曲會造成1倍轉速頻率之振動,振動方向主要發生于軸向
•靠近聯軸器的彎曲會造成2倍轉速頻率之振動,振動方向亦發生于軸向
4.機械松動狀況診斷
松動造成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種•外松動
–結構、底板、基礎松動或螺栓松脫•內松動
–兩配合組件之松動如軸與軸承內圈、軸承蓋與軸承外圈、軸與葉片等配合不當
–振動發生于1× 、 2× 、 3×……7× 、 8×或更高之轉速頻率,徑向和軸向都明顯
5.滾動軸承損壞狀況診斷
軸承滾動件損壞頻率(Ball Spin Frequency ,BSF):
BSF= 1/2 × RPM × Pd/Bd × (1 – (Bd / Pd × cos ψ)2 )軸承內環軌道損壞頻率(Ball Pass Frequency Inner Race ,BPFI):
BPFI= 1/2 × RPM × N × (1 – Bd / Pd × cos ψ)軸承外環軌道損壞頻率(Ball Pass Frequency Outer Race ,BPFO):
BPFO= 1/2 × RPM × N × (1 + Bd / Pd × cos ψ)軸承保持器損壞頻率(Fundamental Train Frequency ,FTF):
FTF= 1/2 × RPM × (1 × Bd / Pd × cos ) 其中 RPM : 軸之轉速-N : 軸承滾動體之數目 Pd : 軸承節徑 Bd : 軸承滾動體直徑 ψ : 滾動體之接觸角•BPFI通常為轉速×N ×60%
•BPFO通常為轉速×N ×40%
•FTF通常為轉速×0.4~0.6
•BSF通常為轉速之2~4倍
•軸承組件損壞大部份均會產生HARMONIC并伴隨著轉速之旁波
•標準之組件損壞順序為BPFO®BPFI ®BSF ®FTF6.轉軸磨擦狀況診斷•當旋轉件與固定件磨擦時,其<
VIP
電氣自動化網
所在區域:
海南.海口
郵編:
570110
公司地址:
海口市龍華區華銀大廈20樓
聯系人:
電氣自動化網
女士 (市場部)
辦公電話:
0898-68552405
傳真: 0898-68552405
移動電話:
空
電郵:
登錄查看或通過本網留言
公司主頁:
//mhdz.net
通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在線聯系該用戶:
關于:
需求意向:
*
驗證碼:
用戶:
密碼:
如果您還不是中國電氣自動化網(
mhdz.net
)的注冊用戶,立刻免費
注冊
!
企業新聞
更多
·
皮爾磁:PSENmgate安全門...
·
皮爾磁:工業機器人安全的核心標準...
·
皮爾磁:強強聯合,共話氫能安全...
·
皮爾磁:安全門系統進入“小而美”...
·
皮爾磁:為“功勛”壓機注入現代安...
·
皮爾磁攜手德爾格共話氫能生產與功...
·
皮爾磁:以市場為導向,定義安全自...
·
皮爾磁:讓工業燃燒器更加安全智能...
產品新聞
更多
·
皮爾磁即將亮相SPS2025:助...
·
皮爾磁:IO-Link Safe...
·
皮爾磁:急停按鈕PITestop...
·
皮爾磁:安全速度監控的全能戰士...
·
皮爾磁:一把“小門鎖”,輕松拿捏...
·
皮爾磁:安全與可持續性相輔相成...
·
皮爾磁:IO-Link Safe...
·
皮爾磁:模塊化安全繼電器功能升級...
廣告服務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分類索引
|
服務條款
|
VIP會員服務
|
《電氣自動化企業大全》
|
版權聲明
客服專線:0898-68552405 媒體合作QQ:910167442
中國電子商務服務聯盟成員單位
瓊ICP備
中國電氣自動化網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